mimi剑雨秋霜

平生常为书俯首,此身只向花低头。

【楼诚衍生/沈剑秋/承志/一霖】【楼诚】开罗日记(一)

写在前面:

      默默萌了这么久,反射弧超长的某人终于打算入坑开文。

      感谢   @~小狸子~  太太的授权,允许我沿用她在《一蓑烟雨》中的人设。新文暂定名《开罗日记》,历史背景为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在埃及首都召开的开罗会议。主人公沈剑秋(明鉴),主CP 沈承或者叫秋橙--剑秋与橙汁。少量一霖与楼诚。不会太长,呼呼毕竟会议才开了不到一个礼拜。

       脑洞的产生源于今年的埃及之行,当时,走进丘吉尔和蒙哥马利住过的房间,推开露台门直面近在咫尺的金字塔的瞬间,被7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无差别击中。

       那次不过数日的风云际会,是中国真正走上世界政治舞台、跻身强国之林的开始。

       所以---

       绝对HE。而且是皆大欢喜高高兴兴的那种。

       再次致敬给 @~小狸子~   太太,她的《一蓑烟雨》实在是鸣镝激越、荡气回肠,也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写沈剑秋的文字。我尽力,不辱没剑秋的风华与风骨。PS:建议没有看过的亲,最好先去看看《一蓑烟雨》。

       正文还在搜检资料的尾声,边写边找----毕竟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还有不可避免的真实历史人物,虽非严格考据,但实实不敢造次。      


 

(一) 

      1963年12月10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注1)首都,开罗。

       28岁的陆军中尉阿卜杜拉全副武装,笔直地站在庄严的共和宫门外。尽管现在是埃及气候最为适宜的季节,但是,沙漠地区正午的阳光还是依旧炽烈,在他结束整齐的军服上洇出一片片汗迹。

    远处,几位中国大使馆的官员正在自己长官的陪同下忙碌。这是他们大概第四次来核对线路勘查现场了,4天后,中国总理周恩来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非洲(注2),埃及是这次行程的第一站。

     和几乎所有的埃及年轻人一样,尽管从小就听说过那句著名的阿拉伯谚语:“真理和知识需要毕生追求,即使他们远在中国”----阿卜杜拉却并不太了解那个遥远的国家。但是,七年前那场战争(注3)他是记忆犹新的。当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时候,还是一名新兵的阿卜杜拉就在群情激昂的欢呼中嗅到了空气里战争的气味。

     这种敏感可能源于童年在沙漠中寻找走失骆驼的经历,后来的日子里,阿卜杜拉不止一次这样想,带着一点点得意。

     果然,10月底,战争毫无悬念地打响。伴随着稍稍降下的气温到来的,是一个又一个令人愤怒甚至沮丧的消息。米特拉山口、阿布奥格拉、乌姆希汉和乌姆卡夫特(注4),短短数日,以色列军队步步紧逼,埃及军队节节败退、苦苦支撑。尽管解放广场上的抗议声浪震耳欲聋,然而,英法空军的炸弹还是落在了开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就是这个时候传入阿卜杜拉耳中的。在一阵阵的爆炸声中,在一个个要塞失守的恐慌中,在昔日的盟友倒戈相向的愤怒中,那个遥远的、刚刚结束几十年战乱的新生的国家,给予了战火里的埃及最坚定的支持。

     不仅仅是声援。

     淳朴的阿卜杜拉发自内心的感激。


     七年前的战争持续时间并不长。停火后,埃及虽然承受了军事上的重大损失,但是却赢得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尊重,并由此令全世界刮目相看。此次,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高规格访问,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日光稍稍倾斜,把一棵高大枣椰树的阴影悄悄投映到阿卜杜拉的脚下。他轻轻吁出一口气,眨一眨流淌到眼睛里的汗水,看着远处的那一群人慢慢走近。

     根据日程安排,中国总理周恩来将于12月14日抵达、21日离开。除了17日、18日在塞得港和阿斯旺的访问外,中国客人几乎所有的行程都集中在开罗。几天中,将有总统的欢迎晚宴、大小不同规格的会谈、参观和交流,而在身后的共和宫,中国国家总理会举行一场重要的记者招待会。

    “这次的安全警卫,一定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最重要的!”部长执行会议主席阿里萨布里先生的话又回响在阿卜杜拉耳边,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胸,再一次环顾四周。很好,严格的警卫工作实际上已经部分开始了,目之所及,没有任何可疑的人和车马;视野之内,只有越走越近的中国使馆官员们。

     驻开罗的中国使馆官员其实很好辨认,他们从不单独在街头出现,往往大热的天气也着装齐整,所有人都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流利而且彬彬有礼。此刻,和自己两位长官在一起的使馆官员就是这样的—哦不,那个人是谁?

     

     那个被簇拥在人群当中的男人。

     他个子很高,身材清瘦而挺拔。不同于使馆官员身上的略略有些板正的服装,一身阿卜杜拉说不确切但却是欧洲当季最流行的浅米色猎装和同色的凉帽,让他看来风采翩然。

     这不是中国使馆官员第一次来复核线路,由于中国总理坚持要乘敞篷车接受开罗市民的欢迎,所以,每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角落都必须被严格掌控。每一次,尽职的外交官们都反复推敲着一个个细节,因此几个月下来,陪同警卫的阿卜杜拉已经记住了他们的每一张面孔。但是,他发誓没见过现在不远处的那个人—尽管他刚才的那一个转身莫名地熟悉。 

     人群又近了一些,阿卜杜拉有些吃力地吞了一口口水,握紧了手里的枪。就在他面前十来米处,那个男人停下脚步,把目光投向那几棵高高的枣椰树。也许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他摘下了墨镜,银色的镜框在手心轻轻敲击着节奏。很快,他略略低头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了什么,他们飞快地记录在小本子上,随后,就是与埃及警卫部门负责人的快速的对话。

     这时候,男人收回目光,向着共和宫的大门投去一瞥。他发现,门口那位一直直立如标枪的中尉正大睁着双眼死死地盯住他,脸上的表情居然混含着震惊、犹豫,还有狂喜。

    阿卜杜拉心如擂鼓。

    他认出了那个男人,在一样炽烈的阳光下,在与他们第一次见面完全不同的境况里。

    在,二十年之后。

 

 

 

 

 

 

注1: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58年2月1日由埃及与叙利亚联合组成的泛阿拉伯国家。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宣布退出,但埃及仍然保留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国号至1971年9月2日。

    注2:周恩来访问亚非欧14国:1963年12月14日—1964年2月29日,周总理访问亚非14国。陪同周恩来出访的有陈毅、黄镇、乔冠华等。周恩来一行先后访问了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10个非洲国家和阿尔巴尼亚,以及缅甸、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3个亚洲国家,共历时72天,行程10.8万里。周恩来的非洲之行,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非洲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注3: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同年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  

   注4:均为埃及地名,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这些地方都爆发过激烈战斗,基本都是埃军战败。

 

全文目录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后记

番外:1、猫狗大战(上) (下)  

         2、山居岁月 

         3、岁月悠悠 

         4、如你所愿(上) (下)

《开罗日记》当中的镜头文字:

        (上) (中) (下)

评论(40)

热度(204)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