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i剑雨秋霜

平生常为书俯首,此身只向花低头。

【楼诚衍生/沈剑秋/承志/多CP】【楼诚】开罗日记番外(终章/下)如你所愿

(五)

8:30.

 北京,天安门广场。

广场南侧第一临时观礼台。高耸的国旗旗杆前面是身穿海陆空三军服装的军乐队方阵,在他们两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是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各界杰出人士代表的位置。季白坐在东台第6排,这位史上最年轻的公安部二级英模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瞩目,他礼貌地向邀请他合影的代表们致意,俊朗英挺的面孔下,一排闪亮的奖章在笔挺的警服上璀璨生光。

 左前方就是雄伟的天安门,此时的广场上除了特警的警戒线,只剩下几辆警车;此时此刻,凌远和启平在受阅车队停驻的东长安街;小卷毛陪着敬爱的老师在正对面东观礼台,而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侧,自己的爱人就在那里。


韩国总统朴槿惠、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观礼的各国首脑正在陆续到达,国家安全部的临时指挥室里,目光锐利的安保负责人注视着分秒不差进入视野的国宾车辆,不敢有丝毫懈怠。从瑞士回国已有七年,莱蒙湖畔的小屋成为他终身难以忘却的地方。几年前,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少秋”,以纪念对他人生带来巨大影响的恩师沈剑秋。

现在,他的另一位恩师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洪少秋抬眼看向窗外,高大的城楼阻隔了视线,但是他知道,这个美丽广场的不同位置,正聚集着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们。


央视的转播机位遍布广场的各个地方,从今天凌晨开始的又一次切换演练,全部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晨光熹微。让手下的编导们轮换着去吃饭,直播现场总导演陈家明按了按有些发涩的眼睛,重新看向最主要的几个机位。猛然间,定位在东侧观礼台的镜头里出现了一个特别的身影。

他个子很高,满头雪白霜发,但腰背依然笔直。和许多老同志身上的军装不同,这位老先生身穿一套做工考究的西装,打着精致的领带,举手投足间是一种久违的古典式优雅。不过,真正吸引陈家明的还是他胸前的奖章,摄影师在导演的口令下将镜头推近,面对着高清特写陈家明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那一排排挂满整个前胸的不但有中国政府历年颁发的荣誉,更有相当的一部分来自英美法苏等二战盟国,制式之多、规格之高令人咋舌;而被它们簇拥在最醒目位置的,则是一枚金光闪闪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胜利纪念章。

  

(六)

9:00.

没有拒绝年轻人的搀扶,承志借着力一步一步走上观礼台。

第一排,无比开阔的视野。湛蓝明朗的晴空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彩旗飘扬,笑语欢声。军乐队已经开始试音,现场警卫正在劝阻着兴奋的观礼代表们赶紧回到自己的座位。再过一会儿,阅兵就要正式开始,煌煌大典,将记录一个民族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荣耀。

承志一回头,看到身边这个被派来专门照顾他参加仪式的小伙子已经兴奋得满脸通红,一双大眼睛不知道往哪儿看才好。慢慢拍拍他的手,承志轻声说:“熏然,先别激动,一会儿好看的还多呢。”

李熏然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连忙扶着承志坐下,又拿出手机和相机,前前后后拍个不停:“承志爷爷,您看这边看这边……哎呀这张真好!我要拿回去给外公看!”

承志笑了。熏然是季白在刑警大队时的下属,偶尔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的外公姓杜,也是一位国军的抗日名将,甚至在驰援湖南参加长沙会战时,与承志有过一面之缘。不过这位杜旅长已在十年前去世了,他的儿女们当年因为所谓的成分问题参不了军,第三代的孙辈却几乎全都选择了军队和警局,年纪轻轻就拼到刑警队副队长的李熏然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

 

10:00整,天安门广场礼炮轰鸣。

70响震天憾地的礼炮声中,沈剑秋最后的话语清晰地回响在耳边:“承志啊,再过三年就是抗日胜利七十周年了,大日子,国家肯定要有庆祝仪式。咱们在外面这么久,参加过英国法国美国那么多国家的二战纪念,自己的倒是看得少。你比我年轻,一定注意身体,到时候替我回去,好好看看。”

“剑秋,我来了,我就在这里。我好好看,和你一起。”


10:40,分列式开始。

最初的声音来自空中。 

26架武装 直升机和7架 战斗机组成的空中护旗方队,悬挂国旗、军旗在距离地面300米的高度超低空掠过。与此同时,45辆国产最大排量的春风650G型摩托车组成箭头形礼宾护卫方阵,护卫着330 位抗日老兵、抗日英烈子女和支前模范代表,乘坐敞篷车缓缓驶来。

空中载旗通场,地面国宾队护卫,序列在所有检阅方队之前率先通过广场——这是整个国家给予一代英雄的最高礼遇。


九月灿烂的阳光下,老兵们手擎国旗,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孔上闪耀着特别的神采。承志慢慢站起身,抚平衣襟,举起右手,面对着驶过眼前的车队、面对着昔日的战友们,致以崇高的军礼。

央视的现场直播把这个军礼传播到了全世界。特写镜头里,承志雪白的头发、坚毅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和胸前密密的奖章格外清晰;而除了这些,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这位百岁老人清癯面庞上流下的一行泪水,和那个洋溢着无比自豪与骄傲的明亮笑容。


万里之外的洛杉矶,明台在庄恕的搀扶下吃力地站起身,颤颤巍巍地把右手举过了肩头。


战机飞掠、军车隆隆;战旗猎猎、军阵严整。承志把目光投向又一次掠过头顶的低空飞行编队:彩烟缭绕之间,万里晴空之上,大姐,大哥,阿诚哥,剑秋,还有一霖和杜旅长他们应当就在那里吧——此刻,他们和无数英魂先烈一道,正俯瞰这强国盛典,绽开灿烂笑容。

承志嘴唇微动,默念着一个个名字。

国家有难,国人当以身护国。烽火岁月中,沪上明家,以阖族之力践行了这句话。

 

这也是属于无数个中国家庭的真实故事。位卑未敢忘忧国,在那段最最黑暗与屈辱的年代里,千百万的普通民众仿佛一夜间就成为无畏的战士,拔剑出鞘,凛然前行。他们以血肉之躯直面野蛮与残暴,为祖国尊严与民族存亡而抗争,前赴后继,九死不悔。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一个民族的视死如归,是这个世界上最瑰丽的史诗。


七十年前的血透山河,有无数明氏和更多也许永远失去姓名的英雄;但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在风骨铮然的城市乡村里,在铿锵激越的旋律中,在清淡悠远的花香间,那些平凡的中国人会拨开历史的尘烟,在史书、在传说、在民族的记忆中向我们从容走来。

他们,是属于那个年代所有不屈灵魂的丰碑,是今天的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军。壮怀激烈,荡气回肠。山河家国,长天万里。


你的姓名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这盛世中华,如你所愿。  

 

 

 

END

结尾部分内容引自拙作:位卑未敢忘忧国——家族故事与《故人长绝》 中的抗日群像,写给何惜一行书太太的完结长评。 


 

评论(14)

热度(91)